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五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50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第5章思维与创造性

  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思维特征:

  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的。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与动物的思维的最本质区别。除语言外还有表象和动作。

  思维过程:

  1.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综合是通过对各部分、各属性的分析实现的。

  2.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及它们之间关系。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3.抽象:在头脑中抽象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感觉、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概括(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思维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中介不同分

  直觉动作思维: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

  聚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有方向,范围,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常规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公式解答)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即是发散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性。

  每个概念都包含1.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2.外延:概念的范围。两个方面。

  概念途径分:

  1.日常概念(模糊或前科学概念):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忽略了本质特征。

  2.科学概念(明确概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个人则主要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1.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是赫尔1920年首创,研究发现概念形成过程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共同因素的过程,而且受反馈的影响。

  自赫尔后,最著名的是布鲁纳等人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基本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人工概念有很大的人为性质,有人指出不能把它的研究全部应用到人类自然语言概念形成上,又有了概念形成的样例理论(罗施):认为自然概念不像人工概念那么确定,头脑中的自然概念不是一个或几个关键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即: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着假设检验参与。

  但马丁等人对成人所做的脸谱分类实验否定了该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新观点:人们记忆中可能存在两类信息,样例和类别信息。当一个刺激,并且需要迅速判断这个刺激是否属于某个类别时,就要用到样例信息。在严格地从逻辑上进行证明时,需要依靠类别信息概念的定义、关键特征及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对自然语言概念获得也适用。儿童是通过类比归纳和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得概念的。最初只把它当作一个样例来理解,生活中依据这个例证来进行类比,提出自己的假设。经过生活正反方面的反馈,最终从大量例证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了某个概念。

  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归纳推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其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不符合。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

  人的很多认识是用逻辑量词表达的。三段论推理中,也根据命题中逻辑量词将命题分:

  1.全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所有…”的命题。

  2.全称否定命题,包含“没有…”的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包含“某些…”

  4.特称否定命题,包含“某些…不…”。

  武德沃斯和塞尔斯提出:人们进行三段论推理使用的是气氛探索法。使用逻辑量词(有,没,不)产生了一种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使用气氛假说方法,被试可在80%以上的三段论问题上获得正确答案。

  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斯滕伯格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提出语言—表象整合模式:人们在线性推理时,首先对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表征,继而将表征的命题建构成一种心理表象上的空间序列。依据命题的空间序列进行认识加工,从而推论合乎逻辑的结论。

  条件推理:(假言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

  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证实倾向

  沃森认为在检验规则或假设过程中,人们有强烈的对规则加以证实的倾向。

  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问题空间: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是问题空间。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看,一个问题可分:

  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特征:

  1.目标指向性:明确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称为问题解决活动。

  3.认知性操作:目标指向性活动是靠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

  认知性操作也称算子(也就是问题解决)

  1.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2.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缺点:依赖经验,准确性上有及算法式但效率提高。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其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其要点: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第四条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直至问题解决。

  ②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③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问题表征方式: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2.无关信息干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总想办法去利用。

  3.功能固着性: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人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心向或心理定势。

  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想像特征:

  1.新颖性:想像不是回忆,不是对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

  2.形象性: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表象,而不是词或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与念头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

  特征:

  1.敏感性: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3.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4.独创性: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5.再定义性: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

  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创造力:一种能力。创造性:一种倾向。

  对创造力和创造性的评估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要求个体对一个具体的要求给出几个反应,认为观念流畅性是创造过程的关键万分。

  同类测验中最著名的是:

  吉尔福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1960)测量的是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理论中与发散思维有关的内容。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其测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对言语或图形刺激给出多个反应。分三套:1.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记分。2.图画测验:除以上三方面,还对精致性记分。3.声音和词的测验:只记独特性得分。

  为消除被试的紧张情绪,托兰斯把测验称作“活动”,用游戏形式组织起来,最适合儿童的特点。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通过比较高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是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创造性人格特征:智力属于中上等,并不一定超常;观察、感受力敏锐;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致性;怀疑;持久性;智力的游戏性;幽默感;独立;自信。

  3.环境因素: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行为会使内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

  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最具有创造性。创造本身也可产生动机。

  社会和人类学家更多把创造活动看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政治环境会对相应群体的创造表现产生影响。某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成年人的创造表现,如战争。

  创造性思维训练: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会聚、信息收集、记忆、信息的组织、分析、从现有知识中得出新信息、整合信息、评论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主要是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

  国内学者:

  1.发散思维训练: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

  2.直觉思维训练: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想象等进行。

  3.形象思维训练: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来实现。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教育类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zl_jyl/9039.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四川自考便捷服务